职官志(2/4)

作品:《龙凤大唐
龙凤大唐有声小说,爱尚小说网在线收听!

御史大夫,御史台主官。更化后多为加官,荣宠清名臣,多不实任。凡加此官,并授“同平章中书门下事”,为相。不轻授人,是有“直奏”权的显官。常常是和宰相不和的官员担任,制衡相权。

九卿上十二监。

其中以秘书监、司农、太府寺三职,加“参闻政事”,为相。

五京大尹,常以他官兼任。以开封府京兆尹最尊。

三衙副都统军使、各权节某道行军总管、权节度某某军使。

行营、节度使幕府不常设,多为战争的时候才设置,加副都统军使为加官。

各副都护,五京长史(原为四品上,“壬午宫变”后提升一级)。

诸卫羽林大将军,罕授于人,终唐际,只薛礼、程务挺、王毛仲、陈玄礼、卢思绾五人。

太子左右庶子、太子詹事。此二职多为它官的兼职。

银青光禄大夫,文散。武后滥授,遂废弃。调露三年恢复。云麾将军,武散。归德将军,武散,授归化蕃夷首领。

爵:开国侯。

勋:护军。

以上为高官,有部分司法豁免权,轻罪可减免,重罪减一等(除谋反等十恶外)。退休后享受全额发放工资的待遇。基本待遇水平在年薪五到十万缗左右。当然还有其他的福利,比如子女考公务员加分等等啦。

三梁冠,紫衣,佩金、银鱼袋。

中级干部

正四品上

三省的次官(尚书省的左丞、门下省的黄门侍郎、中书省的中书侍郎),但是若三省的主官(主要是中书、门下)出缺,次官就要及时担负起该省的全面工作。加“参知政事”则为宰相,俸禄同从三品。

三省的次官不得跨省兼差,也不得由六部尚书兼任。

六部尚书侍郎,因为六部尚书被兼职的很多,实际六部运转都是依靠侍郎们来主持日长事务。因为吏部、兵部这样的红部常以仆射、中书令、侍中这样的显官来兼任,所以有的时候吏、兵二部侍郎会被加以“参朝政事”,参加到宰相会议的扩大会议,俸禄也会被提到从三品。但是不能跟真正的宰相比,所以被称为“半相”。不享受宰相的礼仪,也不能跟宰相在一起平等地在一口锅里抡勺子。

太子少庶子、太子少詹事、太子率卫。这些人大多是备员,后备干部。

亲王长史、司马。嗣王、郡王等属官依次下推,不在叙述了。

内殿八军大将军。品级虽然低些,身份虽然贱(天子家奴),但是却是很重要的职位。在政变频仍的唐朝,涌现出许多声名赫赫的人物。

三衙签事司。负责的是三衙日常事务的处理,地位不高,只有镇国都军签事在特殊时期,地位会高一些。很多名将都是从这个职务平步青云,因为此职位可以外放将兵。

各副行军总管、副节度使。不常设,加三衙签事官,多为三衙官员外放担任,以此监督、节制边将。

三衙杂事将军。名目很多,不过多半是只领工资不用上班,不常设。属于“参谋军事”,国家养着。

讲武堂祭酒,多是耆老担任,又被戏称为“将军荣养院”。曾经有段时间跟国子监并列,其冷热的程度取决于国家态势和宰相们的态度,一般来说属于冷衙门。

各道都指挥使,不常设,多在边境的地区设置。

折冲大将军,虽然废除府兵,但是还是保留这个名号,授予仆役国、羁縻州军队同级官员。

下十二监。

九卿少卿,其余属官按职务减品,不再叙述。

正议大夫,文散。忠武将军,武散。

爵:开国伯

勋:上轻车都尉

正四品下

尚书省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