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太后(3/4)
作品:《神器纪》三公共议。来早设朝,使廷臣奏原系藩妃,不宜久居宫中,合仍迁于河间安置,限日下即出国门。一面遣人起送董后;一面点禁军围骠骑将军董重府宅,追索印绶。董重知事急,自刎于后堂。家人举哀,军士方散。”
国舅董重先生的性命就这样无故地被断送了。至于的性命如何:“六月,何进暗使人鸩杀董后于河间驿庭,举柩回京,葬于文陵。”
仅仅因为自己的内心不平衡,才与何太后争权。可是,不知道,如今她已是今非昔比了。这说明没有对于形势的准金刚。如果她的儿子还是皇帝,自然她就可以为所欲为。可是,她的儿子已经死了,权力也落入了别人之手。她为什么还要争天下第一呢?她为什么不能接受这样一个事实呢?
超级厚黑教主说,其实,人们最容易犯的一个错误就是不以发展的眼光看问题。我们不能接受原来仰仗我们的人,如今在我们面前趾高气扬。是灵帝之母,如果最初不“抬举”何太后,何太后的日子会很不好过。没有的首肯,说不定何太后当初根本就不会成为皇后。但现在形势不同了。权力已经落入了何太后之手。应该正视这个现实,而不是生活在过去的美好时光里。不能正确地分析形势之变化,没有准金刚,才导致了她的失败。
没有准金刚只是所犯下的第一个错误。所犯下的第二个错误是不能“忍”。“忍”是属于厚金刚的一种。一个人不能“忍”,往往既害人,又害己。不能“忍”,不仅她自己无故地丢掉了性命,也害得她兄弟无故地丢掉了性命。
所犯下的第三个错误是公开地与别人为敌。这不是聪明之举。如果你公开地站在你敌人的面前,你能打倒敌人的可能性将是你站在你敌人后面出其不意地打倒敌人的可能性的十分之一。如果你要争夺权力,你不能仅仅以恶语相加,你必须夺回实际的权力。否则,你随时都有杀身之祸。这说明根本不懂得使用骗金刚,去麻痹敌人。相反,公开地与别人对阵,但却根本不做战斗的准备。倘若如此,又如何能够逃脱失败之命运?
所犯下的第四个错误是没有防金刚。只图一时之痛快,对何太后横加指责。却完全没有防备何太后以及何进之举动。因此,何进略施小计,就丧失了所有的权力。
不过,笔者认为所犯下的最大错误是她不该对何太后说这样的话:“汝鸩死王美人,设心嫉妒。今倚汝子为君,与汝兄何进之势,辄敢乱言!吾敕骠骑断汝兄首,如反掌耳!”
以为她杀掉何进,易如反掌。因而她对何太后说了这样的话。但这样的警告却往往会使得对手不顾一切,变本加厉。对手一般会先下手为强。
而且,并没有在实际上控制权力。只是因为她是先帝之母,才受到别人的尊重。如果她不参加权力斗争,凭她是先帝之母,旁人还会让她三分。既便是何太后,也会让她三分。她的地位虽然不如从前,但也仍然是威风八面。但如果她卷入权力斗争,她就必须控制实际的权力。在不控制实际的权力的情形下,她就只能智取,而不能公开地强攻,更不能不负责任地说一些威胁的话。果如此,她就是自取灭亡之道了。
总结起来,郭知熠先生以为我们对于之死,应该汲取至少三点教训:
其一:宫廷之权力斗争是极其残酷的,稍不小心,就会有性命之忧。笔者相信在卷入宫廷权力斗争之时,根本没有意识到这种权力斗争的残酷性,更不会想到她会有性命之忧。
其二:权力斗争是实力的较量。如果没有实力作支撑,就只能智取,不能强攻。
其三:不能凭一时感情用事而威胁别人。如果一个人受到了威胁,他(她)就会想尽一切办法排除这个威胁。不负责任地威胁别人,应该是她失败的首选原因。
刘宏于公元168年登基后,窦妙太后同意追尊已故的父亲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