争执(2/3)
作品:《都陵挽歌》样,只是方才说了晚些时候在内殿有话问太子。”
莲心平静如常,微微颔首算是感谢。
众人散去后,皇上皇后带着元祐进了内殿。
“姚氏的事你母后跟朕提过了,你看着办就好,毕竟是你宫里的人。”元祐微点头,算是应承了,皇上又继续说道,“元熹是长子,现在也生下了皇长孙,你这东宫的子嗣也不能落下了,长子还是要嫡出的好,你可知道?”
“是。”
见元祐兴致不高的样子,皇后试着缓和了一下气氛:“太子妃倒是小了元祐两岁,过一阵子人长开了再有孩子也好,那时生产也妥当些。”
“母后,您既然这么想,怎么就急着把兰音嫁出去了呢?我看多留两年也没事,先下了赐婚的诏书,婚事以后操办也是可以的。”
皇上轻咳了一声,皇后会意,回道:“兰音性子直,你父皇又宠着,宫里这些年也没少教她规矩,可那些嬷嬷师傅谁也不敢正儿八经地提点她。所以想着还是先送去婆家,左右阎家也不会亏待她的,就让她呆在婆婆身边好好学学持家之道。其他的事母后也是有打算的,先成了亲,圆房可以迟两年,身边也有教引嬷嬷看着,不会有事的。”
滴水不漏,元祐赞同地点了点头,也未曾多想。皇上又问了几句课业,便打算让他退下了。元祐倒是没有回去的意思,小心翼翼地开口:“父皇,近日宫里流言不少,儿臣,儿臣又想起了小时候的一些事,想问问父皇,当年姑母可有血脉留下?”
皇后闻言一惊,瞧见皇上一脸的愠色,赶紧打发道:“没有的事,你别胡思乱想,早点回去休息,太子妃还在外头等着呢。”
“父皇。”元祐跪了下来,“儿臣以为谣言止于真相,如果真无此事,说开了也便没有人传了。”
皇上紧闭双唇,皱着眉头,冷哼道:“朕是皇上,一言九鼎,你姑母是在朕面前殉的国,有没有子嗣留下,朕还能骗了天下人不成?”
“可是……可是儿臣明明记得玉若刚生下来就比兰音大许多。现在细想来,确实不合常理……”
“你……”皇上抄起桌上的一本书,正欲砸去,胸口却袭来一阵绞痛,眼前一片昏天黑地,皇后一个机警,立刻上前去扶:“皇上,皇上,你没事吧?”皇后看了一眼元祐,怒喝,“还不退下!”
“让父皇抱恙是儿臣不孝,父皇,母后,要打要罚儿臣都认了。求父皇给儿臣一个真相,这对儿臣真的很重要!”说完,元祐带着一脸冷峻的坚持连叩了好几个头。
皇上用力一掷,又是一阵绞痛,手头使不上力,书并未仍远,只打落了桌上的茶杯。
在门外站着的莲心听见里面的响动,觉得必然是出了什么事的,脑子里转过几百几千个年头,心一横决定搏一搏,便跪了下来喊道:“父皇母后请息怒,是臣妾失德,一时蒙了心智与太子起了争执,若父皇要降罪太子,臣妾愿与太子一起禁足,求父皇成全。”
听了莲心在外跪求,一语惊醒梦中人,皇上总算稍稍稳住了心神,嘴里喃喃念着“好好……总算……总算这孩子有福……”,手指着皇后说道:“太……太子身为储君,东宫之主,却无力管束妻室,纵容太子妃胡作非为,有损太子颜面,传旨,太子与太子妃禁足东宫,无朕旨意不得擅离。”
“父皇,父皇……”元祐还想开口解释什么,皇上立刻传了人过来:“快把太子送回东宫。”根本没有给元祐再次开口的机会。
皇后扶着皇上,心有余悸地点着头,幸好无碍,幸好莲心跪在外头及时请旨,否则此事真不知该如何收场。皇上拉着皇后的手,面露痛苦之色,眼底却有着一丝欣慰:“幸而太子妃能堪重任,东宫还不至于风雨飘摇……”
“是是是,有太子妃在,皇上可安心了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