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王选亲(2/3)
作品:《都陵挽歌》 “元熹向来孝顺,以后多进宫来陪母后饮茶,太子的功课你这个做哥哥的也要多上心,他素来对你的话能听得进些。”
“儿臣遵旨。”
“好好。”皇后看着四个儿女在身边闲话家常,欢喜地止不住笑意,又继续看着元熹说着:“封了晋王,不久也该入朝堂学着议事,婚事也是不能耽搁的,母后身在宫中不能时时刻刻替你打点,府内能有个出类拔萃的人料理着才好。”
元祐放下杯子,思虑了一番问道:“父皇可有中意的人选?”
“你父皇只说想今年定个人选,母后瞧着元帅家的次女不错,年纪也相仿。”
“我知道,元熹哥哥,就是前两日来宫里陪我放风筝的静宛姐姐,哥哥可还记得?”元熹看着发问的玉若点了点头,阎鹤天的次女阎静宛向来与玉若、兰音聊得来,玉若听到这事自然高兴。这个阎静宛倒是很端庄,虽然父亲是行军打仗之人,她倒也不蛮横,看着更像是书香世家长大的孩子。
皇后说起此事,元熹倒也淡定,反观元祐一副若有所思的样子。
“哎呀,讨厌死你们了。”一直低头只顾吃茶点的兰音突然叫起来,弄的众人皆摸不着头脑,她委屈地抱怨了起来:“元熹哥哥不好,元祐哥哥也不好,从小到大你们都只往我跟前猛塞吃的,我前日听见宫女在背后说我的脸比玉若姐姐大许多。今儿早上我刚跟母后说以后除了一日三餐我什么零嘴都不吃的,不过半日,你们……你们又给我塞吃的!”
被逗笑的元祐忙回嘴:“还不是因为你生下来的时候太小个了,我和皇兄那是怕你吃不饱才把好吃的都让给你,要不然你怕是长不了这么高。”
众人说笑一番,晋王便告辞回府,元祐与元熹比肩而行,玉若、兰音跟在后头一同送他出宫。元祐压着声开口问道:“阎家那位小姐皇兄可还满意?”
元熹边走边答:“并无不妥,家世样貌都配得上。”走了一段,元熹见元祐欲言又止的样子,只能率先开口:“倒是太子看上去态度颇有保留,所为何故?”
“朝中之事我虽知之甚少,但也略有耳闻。丞相与元帅,一个文官一个武将,边疆纷争一个主和,一个主战,为此锦和殿议事每每论及边疆都会吵得不可开交。而皇兄好诗书,自然与丞相走得近,将来真的娶了阎家小姐皇兄夹在中间不为难吗?”
听完这番言论,元熹嘴角多了一丝笑意,众人向来以为太子调皮,学业慵懒又不理朝事,而今一番话足以说明圣人之言对元祐来说并非耳旁风,国家之事他也略有关心,只是懂得不显锋芒。这也是对的,虽为储君但过早参与朝事容易引起朝中大臣攀附结派,对朝政而言未必是好事。
“太子大可不必忧虑此事,我与丞相之交仅限文墨,不涉政事。而太子也该明白,您也好,我也罢,将来的妻妾必与朝堂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有亲上加亲的,自然也会有政见不同的,但无论如何,既生于皇族,所作所为都是为了孟家江山永固,家事连着国事,从中斡旋,取其利避其害,这才是该费心的事。至于娶的哪家小姐,岂是你我能左右的,就像玉若和兰音,我们再怎么宝贝这两个丫头,如果情势所迫,恐怕也不敢说择的妹婿会是多好的良缘。”
说话间便到了宫门口,元熹和弟弟妹妹们别过之后,元祐站在原地想了许久方才聊天的内容,半晌也没个动静。兰音性急,伸手在他眼前晃了几下,“元祐哥哥这是怎么了,想什么这么出神,也说给我听听。”
元祐回过神,看了看玉若又看了看兰音,又把眼神停在了玉若身上,玉若仿佛是觉察到他心中有事,直直地看着他发愣,眼里还有一丝忧虑。想到刚才元熹所说,无论在宫中怎么宠着护着她们姐妹二人,最终却不能全凭她们的幸福选择夫婿,元祐便觉得没趣。若她们也是男儿身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