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佳节(2/4)
作品:《都陵挽歌》 元熹知道静宛夹在中间身份尴尬,又大着肚子,怕她多想也难得应承了一回:“本王会有分寸的,你安心养胎吧。但既然你说起家人,你这个做姐姐的可得多点拨一下孝笙。元帅是带兵打仗之人,近来不知怎么又喜欢在朝中结交各部大臣,将来孝笙若为官还是单纯些好。像你父亲那样,要么成天琢磨打仗,要么想着笼络朝臣、巩固朝中势力,都不是为臣之道。”
“父亲戎马一生,难免有些习性难改,但不管怎样还算是有功的忠臣。这几年边关无事,在京城呆多了难免也学了点官场的门道,应该也是不碍事的。”
“但愿如此,若是元帅能向丞相一般,本王倒也少了些顾虑。丞相学识过人,但无论再怎么恳求也不愿做太子、皇子的老师。他常说丞相之位已是权倾朝野,若再为太傅,收太子为学生,得此威名将来朝中之事他若有疏失,谁敢指摘。如此一来,绝非国之幸事。位高权重者当有此心,才是都陵之幸事。”
“王爷一心为国,静宛受教,自会点拨孝笙一二。”
佩瑶也在东宫为了元宵而忙,莲心闲来无事,也到屋外看个热闹,四下张望了一下,问道:“怎么今日不见秦睿?”
“娘娘这话问的新鲜,秦大人又不比肖大人,自然是跟着太子了,想必又是去找玉若公主了吧。”
“这么问自然有本宫的道理,自从进了东宫,他不是拉着肖文比武,就是跟在你后头转,今日他不在倒显得冷清了。”
佩瑶装成听不懂的样子说:“比武这事可没落下,听说昨日是肖大人胜了,好像秦大人还挂了些彩,恐怕这几天都能清净了。”
“看来是输的有点惨,不然一点小伤怎么就不敢来见你了。”
“娘娘,您别说了。”
莲心见佩瑶羞得脸都没法抬起来,也就不继续说了。
锦儿从外面抱着一个锦盒回来,给太子妃请了安就回房去了。佩瑶走近了一些说:“娘娘可听说姚氏的父亲刚升了尚书。”
“意料之中。”
“姚家为了她可是用心,三天两头从宫外给她带东西,她倒也争气,总去各宫娘娘那走动。”
“太子庶妃嘛,不是她囊中之物吗?”
“长得不错,可惜行事作风总也不讨太子喜欢。要不是因为他,恐怕太子也不会总不在东宫呆,害娘娘也没法多跟太子相处。”
“一个女人而已,不想见总有办法不见的,不过是太子更喜欢跟玉若相处罢了。”
“娘娘,虽说太子和公主是兄妹,您也不能不放在心上啊,总是同进同出的宫里也难免有流言。”
“这事给皇后操心吧,于公于私都有人比我们更着急,这个头不出也罢,免得又被训斥手伸的太长。”
元宵这一天清早,玉若早早就被兰音拉了起来,兰音在房里一遍一遍地试着衣服。不能华丽,怕引起注意,太朴素又不甘心,玉若看的烦闷,便对兰音说:“穿什么其实一点都不要紧,反正你的阎哥哥总是喜欢的。”
玉若这般打趣兰音倒也不怎么难为情,一来是习惯了,二来屋里并无外人,说说也无妨。“姐姐,我这跟你说正经的呢,到底哪件好看?”
“那件湖蓝色的不错,配上母后新赏的珠花,娇俏又不失端庄,看着也够素雅,走在宫外也不惹眼。”
兰音点点头,甚是满意,又重新换上了那套湖蓝色的衣服。
“两位公主,太子殿下来了。”
“呦,元祐哥哥又来找你玩了,今儿是元宵,看来我又有好东西蹭了。”
兰音开了门,果然元祐拿着两个锦盒朝她炫耀来了。
“元祐哥哥带了什么好东西,快给我瞧瞧。”
“你这白眼狼急什么,听说我上次给你们带的玉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