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三章(2/4)
作品:《三国之男才女貌》头
有了刘宇的这种态度,那底下的官员还有什么可说的,毕竟刘宇集团的官员,待遇是整个大汉朝最好的,可吏治也是大汉朝所有诸侯之中最为严厉的,当然还有十分重要的一点,那就是在实行了科举制,变革了察举制之后,在刘宇刻意的支持之下,门阀世族在刘宇集团中的势力不断的被打压,寒门士子在朝廷中,在地方上的势力在不断扩大。刘宇不否认,世家由于良好的教育资源优势,能够培养出十分优秀的人才继承家业,但他对于所谓千年世家,百年王朝的现象,深恶痛绝,他就是不信这个邪,一个家族,能够在千年之中,左右逢源,历经数朝而不倒,那对于一个王朝来说,这个家族就是毒瘤,王朝兴盛的时候,他跟着发大财,王朝衰落的时候,他也是财源不断,等到王朝覆灭的时候,他就能将脸皮一换,继续逢迎新的朝廷,像这种靠着政治投机存活,丝毫没有节气的世家,不将其收拾掉,实无天理。
因此,从掌握最高权力时起,刘宇就集中力量,对管辖地域的世家进行了大清理,如今整个益州境内的门阀势力已经被打压到历史低点,很多传承数十代的世族,都消失在暗部、情报部还有锦衣卫的手中,剩下的那些,也都是安分守己,小心做人,并且,从家族中拿出最大限度的资源,来支持刘宇集团,以图保全家门富贵。与这些世族的心惊胆战相比,寒门势力发展迅速,很多原来因为出身、地位,空有一身才而无报国门路的寒门士子,通过科举制,进入朝堂,进入官场,很多自地方上功绩卓著,但却不愿意依附世族,污损名节的能臣干吏,也都通过改良后的察举制,经过情报部门的推荐,经过暗部、锦衣卫的重重核实,被提拔到更高的位置上,让他们能够更好的发挥自己的作用。
这些寒门出身的官员,大多是秉承着一股正气,而此时的朝廷中,在刘宇的推动下,那也是守正黜邪,所以刘宇集团政治清明,众人用力。而且,由于是出身寒门,这些官员,期生活在社会底层,对于地方上的很多歪门邪道、不正之是了若指掌,也是恨之入骨,他们当初没有力量去改变这些丑陋的方面,但如今有了权力,有了最高领导者的支持,他们就能够放开手脚,铲除积弊,同时,对于朝廷所制定的许多切中时弊,有德惠于百姓的政策,他们也都能很快的接受,并且认真的执行下去,像民兵政策,朝堂上下的寒门官员,几乎都秉持着支持的态度,因为他们在地方,在基层的时候,对百姓遭受的战火,对由于地方兵力不足而无法及时对下属村落进行救援,以致百姓遭殃的惨剧,都是有切实体会的,民兵制度的实施,无疑,能够有效地解决这些问题,这样的德政,自然要支持。所以,在刘宇的全力推动,寒门士子的全力支持下,在刘宇手中各种隐形力量的全方位监控下,民兵制度推行的十分顺利。
这种情况在宜君县也是一样,朱勇是大家族出身,但不敢违背朝廷新贵蜀王刘宇的旨意,而县尉何涛是寒门子弟,因军功拔擢,当初在李家镇,干的就是民团这一行,此时自然对民兵政策格外赞同。这样县令和县尉,意见统一,训练民兵的事情,就十分顺利的推行了下去。要说,这个民兵政策在面对像这一次这样外族入侵的情况时,正好是它发挥作用的时候,但问题是,雍州实施这个政策时间实在是太短,从刘宇接管雍州,到现在鲜卑入侵,不到五个月,这么短的时间,从组建民兵,到安排训练,根本就不够用,所以,不管是宜君县下属的乡村,还是宜君县本身,民兵都只有个架子而已,里面的人员没有完全编制好,训练也只进行了那么几次,所以,在鲜卑人第一次入侵的时候,宜君县才会出现数万百姓大逃亡的情况,如果当时这些乡村的民兵建设,已经和益州的程度相同的话,那只要几个村子联合起来,结成堡垒,那就凭鲜卑娄乞部那两千来人,根本讨不到多少便宜,但事实就是事实,在怎么说都没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