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3声望又涨(2/3)

作品:《凰涅天下
凰涅天下有声小说,爱尚小说网在线收听!

风传出去。作为民间舆论先行者的报纸当然绝无可能放过这等新闻,连连作报道,又发表评论。坊间顿时热闹了。

《西湖时报》评论:宋民海外被害,水师当不当战?

朝廷之外各种议论纷潮迭起。年轻的太学生多激奋,“理当出战讨回公理!”文人们则思量过甚,习惯性的以和为上,“朝廷可派使臣赴三佛齐诘问蕃王。”海商对此嗤鼻,“我等海商历来受强蕃欺负,派使臣诘问顶个屁用?真乃呆书生之见,以为三佛齐是吓大的!”江湖人没甚好说的,“争个鸟!当然是抄刀子干了!”

京城的市井小民对此反应不一。有的说朝廷大军打得好,为被害的人报了仇,那些有子侄在海船做水手的,一头惶然打听自家亲人是否安全,另一头自是怀有愤恨之心,恨不得朝廷大军将那横蛮的蕃国踏平;也有那等胆小怕事的,说平安是福,少生事为好;有百姓说朝廷战了又如何,不会动真格,闹几闹就会算了;但有人驳斥说卫国师可不是能忍气吞声的,轻易饶不了蕃国人;更多的街坊小民则相信大国师出兵肯定能胜,不怕打仗。

紧接着,报上又出了一论,评:柴历亭当不当占?

朝廷之外竟形成了泾渭分明的两个阵营:读书人多半认为不该占他国之城,有失仁义之道;而江湖人、商人和市井百姓却拍掌叫痛快:就兴辽人、金人、西夏人占咱大宋的土地,不兴咱占别国的土地?……

无论反对还是赞同,国师卫轲在民间的声望如日中天。招来慕,也招来忌。

十一月初,马剌迦海战的捷报抵达京城。

当大宋南洋水师击毁三佛齐战船三百余艘、缴获战船近二百艘、三佛齐水师战亡七千余、俘虏八千余的战报传出后,整个京城在这冬月里沸腾开了。

朝中反对之声立时弱了许多。

之后,竟有文臣一时忘形,奏请“献俘”。胡安国当即指笏斥喝:“谀臣!三佛齐未亡国,献甚么俘?”

散朝后,名可秀听宋之意绘声绘色形容垂拱殿上情形:“……那文臣方知失言,羞惭退后。皇帝陛下面无表情,”她正啜了口热茶,一时没忍住,“噗”一下喷出。礼部侍郎的前襟立时遭了殃。

强噎笑意的名可秀在宋之意哀怨的眼神下又禁不住一阵喉痒,掩唇清咳一声,忍笑道:“可怜的三佛齐王,竟被某些人‘预定’为降俘了。”

宋之意哈哈直笑。他性子洒脱,在名可秀面前喜欢说乐让她开怀,向宗主一眨眼,调侃起皇帝,“这‘献俘仪式’么,赵官家大略是想的……可惜,也只能梦里想想了。除非——”他拉长声调,“国师撑着了。”

“噗!”名可秀一口茶再次喷出。

***

过了午,京城突然飘起了雨,江南冬天的冷意更寒湿到骨子里。

崇政殿后的御书房内,两座高立的蟠龙鼎里都燃着火红的贡炭,暖气腾腾。皇帝信任的内侍康履垂手立于御书房内左侧角,位置挨近鼎炉,锦服下的丝衣内衫已湿了几分,却难说清是惧意下的冷汗,还是这鼎炉烤出的热汗。

他偷偷觑了眼脸色阴沉的皇帝,想起方才兵部尚书的进言,脑中又划过卫国师凛冽如电的眼神,心口一悚,不敢再想下去,垂首噤立。

赵构微微阖目,仰靠在御椅里,放在御书案上的右手按着一份报纸。康履知道那是《东南海事报》,据说是泉州海商开办的,在京城也设有报坊分部,以报道海贸事宜和海外诸蕃的风物为主,出报量不比《西湖时报》,仅每旬一期,但每期内容极丰,足有十二个版面。

自朝中传出三佛齐人欺压宋商并攻击南洋水师的舰船,卫国师兴师讨伐连打了两场胜仗,这《东南海事报》便大热,由一旬改为五日一期,浓墨重彩地报道柴历亭、三佛齐、马剌迦海峡的地理、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