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章 授艺(1/2)
作品:《大风行》次日一早天还未亮,楼云已经开始练拳,枯和尚听着外面的动静,踱出门来,见自己的木鱼已经摆在了昨日念经的地方,便盘膝坐下开始做早课。
楼云见师父开始念经,不敢打扰,练拳完毕,便进屋做饭了。不多时,枯和尚做完早课,见楼云已经在禅房中摆好了两样素斋,心中一热,颇感欣慰。他一辈子孤苦伶仃,不想这才刚收了一个徒弟,便感受到了天伦之乐的幸福。
二人吃过早饭,枯和尚对楼云道:“云儿,为师这便传你鸠摩诀。这鸠摩诀和你楼家的五相道大为不同,你能给我说一说五相道的修炼方法吗?”
楼云虽然只和枯和尚相处了一日,却对他极为信任,当即说道:“师父,五相道讲究五相齐修,所谓“五相”便是一神、二智、三气、四体、五法”竟是丝毫也不隐瞒,将自己修炼五相道时体内真气发生的变化,修炼五相道各个环节要点说得清楚明白。
枯和尚见楼云如此坦诚,呵呵一笑,“你不必说得如此详细。你们楼家的五相道确是非同凡响,单单是这将真气化为九重之术,便胜过了绝大多数内功法门。至于你说的一神、二智、三气、四体、五法的准则,其实各门各派的武功修炼法门也都有要求,只是没有像这般成为体系,更不会要求五相齐修,能兼顾到两相的已是极高明的功法。”
枯和尚说到这里,便停了下来,沉吟良久才接着说道:“五相道要求五相齐修,这未免要求太高了,当世又有几人能做到,这也就是你们楼氏一门数十年来无人能将五相道修炼至六重天的最大原因。”
枯和尚接着道:“练气和炼体,这是一般武功法门正常修炼渠道,尚在情理之中。然而,什么是五相道的“法”?只怕当世无人能够知晓。至于什么是“神”?如何才是不忘初心?何为“二智”?怎样来修炼智慧?这些都需要悟,也许机缘到了,也就悟了,机缘不到,即便你是天纵英才,也是无可奈何?”
楼云听了,面如死灰,这五相道是他为楼氏报仇的最大依仗,如枯和尚所说,只怕他报仇无望了。
枯和尚见楼云神色黯然,说道:“你也不必如此灰心丧气,你们楼氏先祖“不凡公”是何等的英明,岂是为师能够揣度的?我想他之所以在五相道中这么要求,必有其深意,你仔细参悟便是。”
楼云郑重点头。
枯和尚说道:“为师修炼的鸠摩诀和五相道大为不同。鸠摩诀无需打坐吐纳,不管是坐、是站都可修炼,只需在修炼过程中打开浑身毛孔,按照口诀吸收天地之力,化为自身天罡之气,再将天罡之气散于全身各处骨骼血肉。只是在修炼过程中,要心神专注,否则则极易造成罡气破体,轻者一身修为尽费,重者当场毙命。说起来很像是五相道的炼体之术,五相道及其他内功修炼法门用自身真气滋润身体,激发肌肉骨骼的潜力。鸠摩诀却是用天罡之气强化身体,修炼至小成,举手抬足只见便会带有天罡之气,修炼至大成,更可在调动体内天罡之气汇聚于体表,形成罡气层,一般刀剑便无法伤你丝毫。”
说罢,从怀中取出一张金丝黄纸,说道:“这便是鸠摩诀的秘籍,你便照着他修炼吧。能参悟多少,全看你自己的。”
楼云却是神情一怔,从未见过有人是这样教徒弟的,直接给了一部秘籍便不管了。说道:“师父,你不教我吗?”
枯和尚说道:“自从那日害了十几条无辜性命,我便发誓再也不使用武功了,三十年来,我未曾再修炼过一次鸠摩诀。那日在灵隐寺,本来想将其交还给林泉寺的明见法师,也算物归原主,谁知他竟那般作为,我心中气愤不过,便未曾给他。如今,交到你的手中,也算是物尽其用,了却了我的一桩心事。”
楼云既知枯和尚的心意,也不再多问,当下便练了起来。口中默念口诀,依法施行,果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