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八章(1/2)
作品:《大风行》卜药廉笑道:“吴先生多虑了,我看他倒是很淳朴。”
赵林见众人不住寒暄,并无人注意自己,便朝着大壮的方向去了。二人聚在一起,轻声窃语一阵,便抱着酒坛向军营外走去。
青牛先生回到帐中,见楼云还在打坐,提笔疾书。楼云感受到先生回来了,吐气收神,站了起来,只觉神清气爽,浑身的疲惫一松而空。
来到先生身前,青牛先生拿起刚刚写好的书信递给楼云,“你先在动身,去和王通接头,将这封信交给他,叫他见机行事。”
楼云接过书信,便往外走。青牛先生叫住他道:“将书信给了王通,即刻返回,不可在他那里多耽搁。”
楼云应了声,“明白。”转身去了。
眼见天色渐晚,才见赵林和大壮回来,大壮满脸笑意,说道:“先生,果然如小云所说,那些酒里的毒就是蒙汗药。我和赵大哥在村里找了条狗,用那酒灌它,刚灌了两口,那狗便栽倒了,怎么动它就是不醒,我用一盆冷水浇下去却又恢复如初,活蹦乱跳了。”
门外一人笑道:“早知如此,便该拿你来试酒,岂不省事。”
三人心头一惊,赵林抽刀便要冲出去,却见是楼云走了进来。赵林还刀于壳,从怀中取出一个小包放在桌上,说道:“先生,我以前曾在江湖上行走,知道这蒙汗药的解法,便配了些解药,只是附近村镇药店太少,只得了这一点。”
青牛先生笑道:“无妨,现在有了这些解药,行事便更方便了。”
转头看向楼云,投去征询的目光。
楼云说道:“王通大哥请先生放心,他会在南方五里外等候,到时便依先生之计行事。”说着,拿出那枚令牌,道:“王大哥让我将这枚令牌带回,以备不时之需”
这时,外面一阵嘈杂之声传来,大壮忙出去查看,回来说道:“漕船到了,二十几艘大船呢!”
众人来到大帐门口,看到一艘艘大船正在停靠,青牛先生笑道:“好戏就要开罗喽!”
一个士兵走了过来,道:“吴先生,刘参将、卜大人有请。”
青牛先生看了众人一眼,道:“走,一起去看看。”
来到议事大帐,里面已经坐了数人,楼云一眼便看到了卜志高,忍不住“噗嗤”一声笑了。其他人并未留意一个小书童的举动,卜志高却也认出了他就是昨日在客栈中吃馒头的小子,想到自己出丑时全被这小子看在眼里,不由得双目胀得通红,怒视着楼云,却又怕他说出昨日之事,心中惴惴不安。见楼云再未看自己一眼,这才觉心中稍安。
刘参将见青牛先生来了,便道:“吴先生,你来的正好。卜大人非要登船查看粮草,漕船从开封一路行来,并未有异常事发生,依末将之见,实在是多此一举。先生是李帅请来参议军事的,你拿个注意吧。”
卜药廉不等青牛先生说话,便道:“吴先生,卜某职责所在,不得不仔细些,还望先生明鉴。”
青牛先生笑道:“刘将军不必动气,卜大人既是专职此次粮草督运的侍御史,自是有权随时查看粮草。”
刘参将没想到青牛先生竟会这样说,心头火气,喝道:“儒生误国之见!”青牛先生呵呵一笑,不再多言。
卜药廉趁热打铁,说道:“刘参将,既然吴先生这样说了,我们便一起去吧。”
刘参将冷哼一声,率先走出大帐,其后又有几人跟了出去,卜药廉向青牛先生拱了拱手,“吴先生在此稍后,卜某去去就来。”便带着卜志高出去了。
青牛先生见众人都走了,却有十余名卜志高带来的劲装武士依然站在大帐中一动不动,一个个腰间佩刀,神情肃穆。便示意赵林、楼云要多加留意。
直过了一个时辰,一行人才再次回到帐中,却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