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太极拳谱(2/3)
作品:《大道不可逆》 张三丰是太极拳法的创始者。太极拳在中国武术的发展过程中,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
张三丰,本名张君宝,在金庸武侠《神雕侠侣》与《倚天屠龙记》里说他为人天赋异禀、正气凛然,宽和从容,颇有仙风道骨之姿,是当世无出其右的武学奇才。
百岁之时自创太极拳法,将武当派发扬光大,威名远扬,江湖豪杰、黑白两道无不拜服。
当然,这只是中的描写,而大多数人也是从里知道张三丰的。
风起平时博览群书,是知道史书上如何记载张三丰真人的。
张真人贯穿宋、元、明三个朝代,这个时期,统治者皆信奉道教,张真人在当时就被人们视为神仙。
明太祖朱元璋,曾派人专门在全国各地的道观寻找他。
到了明成祖朱棣在位时,更是数度下诏,欲见张三丰,甚至亲自去求见,也未能如愿。
张三丰深知,皇帝若太过追求道术,对天下百姓会酿成祸事,故避而不见。
张三丰自幼便极其聪明,有着过目不忘的本领,据说是经火龙真人传授,得成大道后,在武当山创立了三丰派。
张三丰在文治上提倡三教合一,他认为儒释道各有各的妙处,何必总惹口舌是非。
在武功上开创了太极功夫,他注重内功修炼,提倡练功时,要凝神调息,方可达到目的。
张三丰在史书上的活动时间,主要是在明朝时期。他卒于何时,也一直无法考证。
不过从记载来看,张三丰的活动时期达到了上百年,这也是非常罕见的,在寿命普遍短的古代,他是少有的超长寿者。
风起离开古玩市场,边走边看向扉页上的蝇头小楷。这些年风起研究玄学,更是通晓大小篆,金文,甚至是甲骨文字都认识不少。
风起看着《太极拳谱》中的蝇头小楷,心中恍然。原来这篇小楷是张真人自己对创立太极拳过程的记述。
“洪武初年,余云游至武当,卜地结庐,面壁静修,以求静功,方三年有成。后夜静而晨动,以图静动相合,屡不得。时见蛇缠鹊跃,明悟理想义。曰以柔克刚,名太极拳法。凭太极阴阳为体,用五行八卦,经取河图与洛书、纬取八卦与九宫,合太极拳十三式。君宝。”
短短几行字,却是把太极拳的创立过程说的非常明白。
这段话的意思是说,三丰真人在洪武初年来到了武当山,用了三年时间修炼成了内功,即文中所说的“静功”。
然后他晚上修炼内功,白日修武技,他想把内功和外功结合起来,屡次失败。
后有一日看见蛇和鹊缠绕间相斗,受到启发,明白了该怎样去实现了自己想法---那就是老子说的以柔克刚。
三丰真人将阴阳和五行八卦糅合于拳法中,然后命名为太极拳法。太极拳的运行心法是按照经纬(纵横)来形成完整的一个闭环的,经取用的是……
风起也玩古玩,知道有时候是宝贝找人的。他心中激动:“这宝贝今天是遇到他这个正主了么?”
站在自家的大院中,风起闭上了眼睛。
《太极拳谱》里所有画面上小人的每一个动作,都清晰地反映在他的头脑里。一整套下来,极其连贯,毫无瑕疵。
这得益于风起的大脑被开眼开发,让他记忆能力,领悟能力成倍增长。
风起跨步伸手,摆出了第一个姿势,在反复熟悉这一起手势中,他觉得很爽,运起天眼,风起看到,这个动作牵引着天地间的稀薄灵气,在朝他身体钻入。
如果风起可以内视的话,就会发现,星光点点的灵气不断地沉积在了他的皮肤上,肌肉里。
《太极拳谱》中“八法五步”是最核心的内容。
八法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