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章 上清宗坛(下)(2/3)
作品:《茅山上清宗》看到的记忆抹去大半。
痛苦减轻,刘真儿内心并没有像萧衍那般强烈的怨气,再加之小松外形实在生得灵巧可爱,说话又充满孩子气,一路上欢声笑语,她对小松是很喜欢的。
“就是就是,萧衍,你怎地这般小气,年纪一把还和小孩子计较。”刘真儿将小松护在身后,故意帮腔道。
“你,你们二人真真是刁蛮无理,刘真儿你真是糊涂,陶兄,你倒是说句话啊。”见两人自成一队,萧衍气不过下意识想拉陶弘景站队。
陶弘景无奈,之前三人行里萧衍和刘真儿孩子气地斗嘴,已经吵得他头大了,此时再加一个小松,他只觉以后的日子更难熬了。
边走边聊间,几人已经不知不觉地走到了上清宗大门处,大师兄沈约正立于柱子旁等待几人,陶弘景忙抛开萧衍递过来的问题,适时走过去和大师兄会晤,这才又一次拜托了尴尬的处境。
“大师兄,许久不见,甚是想念,不知师父身体可还好?”在门派学习时,他与沈约关系本就熟稔,游历在外多年,此时再见故人,眼眶不由有些热意。
“好,好的很,师父他老人家就料到你会问,叫我先好生招待着你带来的几位贵客,天色稍晚时他会亲自出来迎接你们。”沈约眉目疏淡,衣摆如流云,不甚明显地打量着几人,机巧忽若神光藏于他的黑眸之中。
陶弘景会意向沈约一一介绍着几人,他先看向眉眼弯弯的刘真儿,介绍道,“大师兄,这是当今皇上的姐姐,刘真儿。”
刘真儿福礼作了个揖,沈约急忙虚扶起她的身子,“公主来上清宗做客,若有招待不周之处,还请多担待。”刘真儿此番跟着陶弘景上山,也算是摸爬滚打长了一番阅历,闻言自是摆手。
沈约看向一旁眉眼桀骜,负剑而立的的玄衣少年,眼里一抹惊艳划过,如此少年,气场竟有深不可测之势。
“我乃萧家儿郎萧衍,见过师兄,我与弘景是拜把子兄弟,师兄不妨直呼我的名字,倒显得亲切。”注意到他的视线,不等陶弘景主动介绍,萧衍便主动开口。
“萧家儿郎当真如传言剑气纵横万里之势,今日得见,沈某才知传言不虚。”沈约拱手回了个礼,对萧衍的欣赏之意溢于言表。
小松爪子挠地的声音传来,委委屈屈众人忽视他,陶弘景见状好笑,急忙又向沈约介绍了他。
除陶弘景外,其他几人与陶弘景经此相见,天南地北聊了一番,与他颇有相见恨晚之势。
“天色尚早,不如我带几位游历一下咱们茅山的风光美景。”沈约提议道。
“那太好了,早就听闻茅山上清宗素有天下第一景之称,百闻不如一见。”刘真儿兴奋拍手叫好。
纵使萧衍跟随师父龙虎山张天师学武时,曾来茅山待过一段时间,但年华似水,他难免有些怀念,此时听此一说,自是默认赞同的。
几人御剑飞行于后山,远看青山连绵起伏,如同一条滔滔的江水一样,一阵凉风吹来,树林点缀的绿毯好似泛起了微波。
峻崖峭壁,兀突石骨,特别是满山郁郁葱葱的松柏和浓荫中常见的清涧流水,幽径曲桥。
石笋如擎天一柱,精妙绝伦;阳桥似天外飞虹,蔚为奇观;顽猴独坐崖头,如神似佛;古剑山孤峰突兀。直插云天。山腰盘旋着曲折险峻的实木栈道,如缕缕飘带缠绕在绿水青山之中,幽深的峡谷之中,升腾着神鬼莫测的氤氲山气。
清凉山风迎面扑来,云蒸霞蔚,落日从晚霞的边沿和缝隙射出万道金色光芒,绚丽无比,极目远眺,远天远水远山,组成一幅又一幅展示不尽动人心弦的长长画卷。
几人好生一番醉溺于山水美景之中,听沈约和陶弘景二人大致介绍了茅山上清宗的发展历程,少年人同游,讲述中还穿插着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