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八章 天地英雄 下(2/3)
作品:《月明沧海》山谷中的清兵被尽数消灭。洪门弟子打扫完战场后,齐聚高溪庙,共谋反清复明大业,派蔡德忠、方大洪、马超兴、胡德帝、李式开等人赴各地设立洪门分堂。
陈近南见洪门俨然成为强援,便返回台湾,奏明郑经。郑经即令陈永华辅佐世子郑克臧镇守台湾,以刘国轩、冯锡范为大将,率军渡海攻占厦门。又在洪门的帮助下,登陆占领海澄、同安、泉州、漳州、潮州等地。
次年,吴三桂、耿精忠兵锋日盛,攻城略地,声势浩大。广东十郡已失其四,广州城危如累卵。平南王尚可喜病亡,尚之信举旗反清。三藩已攻占江南大部分地区,北方亦有陕西提督******叛于宁羌,蔡禄在河南起兵响应。清军应接不暇,疲于奔命。
六月,郑经率军攻打漳州。洪门弟子向郑军提供情报,配合作战,又策反漳州城守将吴潜。郑军攻入城中后,清兵大溃,黄芳度自杀。郑经恼恨黄梧掘其祖坟,下令诛灭黄氏全族。派兵挖出黄梧尸首,又在井下找到黄芳度尸体,一并在市集上碎尸寸磔。郑军攻取漳州后,又寻机攻打泉、兴、汀等地,占领闽粤七府。
康熙十五年,******兵败投降,蔡禄亲属及部将皆为清军围捕处死,清军集中兵力进入江南。耿精忠见郑经率部攻占沿海州县,腹背受敌,仓促投降清廷。不久,广东尚之信亦投降。孙延龄图谋降清,被吴世璠杀于桂林,孔四贞被软禁。清军集中兵力攻打吴军和郑军,与吴军在江西、广东和广西等地相持。而郑军所占闽粤七府尽失,只得退师厦门。
康熙十七年三月初一,年已七十四岁的吴三桂在衡州称帝,国号大周,但吴军的处境每况愈下。八月十七日,吴三桂病死,其孙吴世璠继承帝位。清军趁机发动进攻,吴军节节败退,相继丢失湖广、广西、贵州、四川等地。
康熙十九年,清军会集水师,围剿郑军,收复福建沿海诸地,郑经只得率军退回台湾。此时,闽粤洪门弟子转入地下活动。万云龙率洪门骨干退至台湾,葛明亦携家眷入台。在陈永华的支持下,洪门迅速在台湾发展起来,并直接隶属于延平王。但陈永华却遭到冯锡范、刘国轩嫉恨排挤,乃自请解除兵权,忧悒成疾而逝。郑经亲临吊丧,谥文正。
康熙二十年正月二十八日,郑经亦去世。冯锡范擅杀郑经长子郑克臧,拥其婿郑克塽继任延平王,独揽大权。十月,清军攻破昆明,吴世璠兵败自杀,余众投降,三藩之乱终被平定。康熙帝遂下旨将耿精忠凌迟处死,******畏罪自杀,而尚之信上年已被赐死。孔四贞丧夫失子,孑然一身返回北京,结局甚是凄惨。
康熙二十二年,康熙帝任命施琅为福建水师提督,令其出兵攻台。施琅率水军由铜山出发,攻克澎湖列岛,从鹿耳门入台。台湾民众恐慌不安,宁靖王朱术桂、鲁王朱弘桓等明朝王室成员自杀。郑克塽将装有洪门名册、印信等秘密的铁箱沉入海底,率刘国轩、冯锡范诸将官吏出降,洪门兄弟隐匿于民间。
这日晚上,数十个洪门兄弟来到海边,送葛明全家和几个洪门兄弟到南洋,还秘密带着鲁王朱以海之孙。万云龙动情地说道:“葛兄弟,大明朝廷虽然灭亡了,但是洪门兄弟撒下了反清复明的种子,终究会有成功之日。南洋华人同胞远离家乡,无依无靠,受尽荷兰人和西班牙人的欺凌,连当地的土著都敌视他们。你们到了南洋后,要尽快建立洪门分堂,保护华侨不受外人欺负。”
葛明握住万云龙的手,慨然道:“大哥放心,洪门立于天地之间,弘扬正义于四海,定能成为华人同胞的依靠,还要为国家中兴出力。”遂率众人登上了帆船。船夫升帆起碇,驾船向茫茫大海驶去。
一轮明月挂在夜空,月影倒映在海面上,随着波浪起伏晃动。葛明站在船尾,热切地凝望着宝岛台湾,一幕幕往事如潮水般涌上心头,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